电梯事故频发,维保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1-11-17 新闻来源:电梯英才网
最近接连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使得电梯销售和维修行业受到社会关注,而记者发现,电梯行业竞争激烈以及维修人员紧缺,是安全事故的幕后推手。
电梯维保技师常年热招
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在用电梯总数已经达到162.8万台,上海现在拥有电梯10多万台,且电梯数量近些年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长,维修保养的压力与日俱增。
那么从事电梯维修保养的公司和技师有多少?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目前电梯的维保主要由电梯制造企业和维修承包企业负责,也有少数社区物业公司派出维修工负责保养。上海目前约有电梯制造企业120多家,电梯维修企业240多家,安装维修从业人员近4万名。但其中高级技师和技师占比微乎其微,技工人才短缺1万多名。
另从电梯英才网了解到,电梯维保技师是电梯企业常年热招的职位。它的需求量比电梯技术工程师等岗位要多得多。然而应聘人少,企业招聘并不容易。比如,近日有东芝电梯、上海斌菱电梯有限公司、迅达电梯、上海盖普电梯、上海顺捷电梯、日立电梯等公司等,都在积极招聘电梯维修工。
宁愿送快递,不愿干维修
为何企业热招,应聘者却不多?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人认为工作不够体面,工资更不让人满意。
上海跃菱电梯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20年前,一个安装电梯的工程队,一年安装4、5台电梯就能挣到4至5万元,而如今安装十几台,才能挣到这些钱。同样,每台电梯的维保费由于企业间竞争加剧也在不断下降,价格战已让电梯行业的买卖和安装、维修利润不断降低。“目前电梯维修工普遍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如果维修业务忙一点的,可能达到4000元。”
3000多元的工资,为何不能让维修工满意?有8年电梯维修经验的王师傅告诉记者,他算是行业内的老维保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同事两个人维护4部电梯。一个月要维修50多部电梯,同时还要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很是辛苦。电梯维修绝对是个技术活。干一两年,还是个新手,只能跟着师傅干,要想成为一名独立上岗的电梯维保工,至少得沉下心来做3年。如果做助工,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而作维修工,即使工作经验再丰富,也就普遍4000元不到的工资,到手也就3000多点,这样的收入和技术的对比、以及行业人才的紧缺程度都不相符。还有,这份工作整天在电梯内爬上爬下的,满身油污,也不够体面。
王师傅向记者描述了电梯维修工的工作范围:拿社区的维修工来说,需要参加小区电梯接管验收工作,严把验收关、杜绝质量隐患;要掌握电梯机房,升降路、轿厢、底坑结构等;要熟知小区电梯分布和使用情况,以及房屋的结构,预埋管道及楼道走向;每天巡视检查电梯机房及设备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排除安全隐患;执行电梯维修保养制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电梯正常运行;接到电梯故障通知后5分钟内赶到现场,解救困梯人员,并排除故障;负责解答和办理有关电梯的投诉等等。
记者听后明显感觉那是一个繁杂的技术活,并不是单纯地修修电梯那么简单。“说白了,我们小区隔壁铝合金钢窗店聘请的安装工人,也有3000多元的工资了。我宁愿去跑快递,如果做8年,月薪1万肯定有,没准还能升到管理层。但是做维修工,没啥盼头。”
专业学校偏少 培训机构缺乏
根据记者了解到全国有电梯专业的学校加起来不超过10家,更多的学校是与企业联合办学,在行业内比如:三菱,蒂森,迅达等都有自己长期合作院校,一般都是开一到两个电梯班,毕业人数约在100人左右,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厂家实习,导致工程维保人才偏少。
现在在社会中也电梯的短期培训班一般需要3个月到1年的学习时间,有很多工程公司也是和培训学校合作,;例如:北京朝阳技工学校等,但是人员培训后也需要再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考试才可以拿到相关的资格证书。
电梯英才网已经运营7年,在这过程中也和行业协会,人才,企业谈到关于行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根据中国电梯协会给到的数据中国电梯技术人才缺口约在100万左右,随着现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加大电梯市场需求,人才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
人才难招,招聘要求降低
正因为维修工稀缺,因此企业招聘的要求也不会很高。按行规,电梯维修工需要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培训后,考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才能上岗,但是现在企业招聘不强求证书。一些企业则喜欢招聘持有电梯工证的退休人员,每天上3个小时的夜班,给1200元工资。
记者查阅了某电梯公司的招聘要求,有这么几条:有一年以上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经验;持有电梯作业人员上岗证;熟练掌握电梯维修保养方面的专业技能,对行业内相关检测、安全方面的技术规范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工作主动、认真、细致、有责任心。其中并未提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而更多的企业招聘门槛更低,比如初中以上学历,懂得电梯维修,有电梯操作上岗证优先,没有也行,关键是踏实爱岗,稳定性强。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网 | MSN | 腾讯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