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件定位加工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4-01-23 新闻来源:一览数控英才网
在传统机械加工中,定位的含义有两条:一是在工艺设计阶段事先规定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应处的状态(工件在机床上的位置与姿态);二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必要的工艺手段(如上述的设计精密夹具和人工找正)来确保工件的实际状态与预先规定的状态相符合。显然,这是一种以硬件为主的被动定位方法。
与此相对应,软件寻位加工的基本概念则是,在加工前不事先规定工件在加工中应处的精确位置与姿态,因而在加工时也就不需要用精密夹具等来保证工件的实际状态与既定状态相符合,只需用简单的紧固夹持元件和装置(如螺栓、压板、台钳等)将工件适当地、非精确地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即可进行加工。
软件定位加工时刀具的运动轨迹是基于工件实际状态信息实时产生的,而不是像传统的定位加工模式那样事先确定的。也就是说,软件寻位加工是基于寻位加工这样一种制造操作模式进行的。
这里的寻位,即主动找寻工件的位置和确定其姿态。这一操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传感器快速获取工件表面信息,二是根据获取的工件表面信息,精确求解出工件的实际状态。这里的加工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数字程序控制(NC)加工,而是一无预定程序的、以工件寻位信息为基础实时生成刀具运动轨迹所实现的位姿自适应加工。
需指出的是:在对工件进行寻位加工时,虽然工件的固定可以是非精确的,但为了有利于寻位和加工的进行,需按照寻位加工工艺规程(与定位加工工艺不同)来实施工件固定。
从软件寻位加工的特征可以看到,在采用软件寻位加工技术的制造系统中,由于不是靠精密夹具这类硬件装置被动地、硬性地约束工件在机床上的状态,而是允许工件合适地、非精确地固定于机床上,从信息与控制的角度,主动、灵活地获取工件的实际状态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这就克服了基于定位加工模式的传统制造技术的弊端。
分享到: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网 | MSN | 腾讯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