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模式与方向

发布时间:2013-12-24      新闻来源:一览汽配英才网

   

     摘 要 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整车生产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为支撑,汽车工业必然是脆弱的。这一过程中发展模式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模式在与国外其他国家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模式的比较中,企业的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零部件的生产缺乏自主研发与创新,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并确立了我们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行业 发展模式 整车企业

    汽车的生产制造涉及到零件、整车等上百家甚至上千家生产制造厂家,若在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没有一个科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体系,没有一个有效地竞争与合作的协调机制,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必然是低速度和低质量的。目前,世界零部件企业则趋向于集成化、模块化、系统化地与整车厂商进行配套,我国如何在有限的保护期内充分运用规则,将汽车零部件行业做强、做大,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跟上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节奏,而且关系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向,这一过程中发展模式的选择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零部件企业过度的依赖整车厂商;其次是零部件逐步独立,并开始有计划地为其他整车厂商提供服务;然后是与整车厂商平行发展,有自己独立的市场;最后是部分零部件企业开始过渡到超前整车企业发展的阶段。经过了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形成一个以与整车企业的紧密型关系为核心,形状与箭靶相似的主流行业组织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靶心为整车生产企业,靶心向外依次为:第一环为核心零部件企业,一般由整车企业的直属专业厂和全资子公司构成,整车厂拥有对核心层零部件企业的完全控制权;第二环为骨干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有相对独立的法人资格,其生产活动要服从于整车厂的整体部署,整车企业一般是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控制、管理骨干层零部件企业;第三环是协作企业,整车企业与协作层企业之间是采购与供货的契约关系,一般是每年年初两者之间确定计划,然后按计划执行。同时零部件企业的空间布局也是围绕整车厂商相对集中分布。如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为上海大众、通用配套,吉林等地区的零部件企业主要围绕一汽配套。

 

二  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

2.1 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分析

    日本汽车工业以相对小的企业规模生产出大量优质的汽车,这与其独具特色的零部件行业组织结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基于此日本汽车工业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准时生产制、零库存以及看板管理等具有神话般的管理奇迹。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为了将这个庞大的零部件工业组织起来,日本企业采用了多层次承包体制,按照集成部件、稍加工组合部件和单纯加工部件3 种情况,将零部件企业分为一次零部件企业、二次零部件企业和三次零部件企业,依次层层转包,最后将各层次零部件企业的零部件集中到整车厂商进行总装,形成金字塔型多层交互垂直式的、以合作为基础的分工转包模式。这种合作体制促进了零部件企业的系统化、模块化、集成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2.2 欧美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结构模式分析

2.2.1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是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保持相互独立的契约关系,各自独立自由的发展,整车企业可以用图纸向零部件企业招标,促使零部件企业按图纸进行生产;同时零部件企业也可以自主开发新产品供整车企业选择,实现各自的发展,并在竞争中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2.2.2 美国模式

    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结构模式从简单的“水平分工”体制,;调整为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分工与协作的自由模式,到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美国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结构模式又进行了第三次调整,即将零部件企业改造成与整车厂商完全对待的关系,零部件企业除了可以向整车厂商供货,还可向全球汽车市场供货,并最终造就了世界级零部件生产集团。三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共有汽车零部件企业一万五千多家。其中资产真正能超过亿元的大型零部件企业屈指可数,大多数零部件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几万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遍布全国各地,达到经济规模要求的很少,多数企业未进入整车配套市场,而是社会维修服务的配件供应商,缺少专业化生产.这无疑就阻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 自主开发能力弱,,缺乏名牌产品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是随主机而动,产品设计的主导权在整车厂,零部件厂只是按图制造,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更是这样。配套的供应商没有产品开发权,这与全球采购的趋势是不吻合的。一些新的专业化的零部件商正在改变这种状况。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发展自己的产品开发能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只占销售收入的 1.4%左右(且有下滑趋势),远远低于跨国公司

平均5%的水平。研发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研发设施落后,造成研究开发能力弱。开发能力不足和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不强,严重制约了汽车零部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 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没有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很难进入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由于力量分散,整体优势难以体现出来,导致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落后、数据积累少,无法形成较强的开发能力,难以满足外商大批量采购的需要。目前,汽车零部件出口仍以低附加值、原材料、能源消耗型、售后市场产品为主,出口效益差。在出口企业中,内资企业出口相对较弱。

 

三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乃至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中,模式的选择非常关键。纵观欧美日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结构模式,汽车零部件行业模式的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竞争模式;二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地理分布、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等经济与政治因素,以及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结构模式应该选择以合作为基础的转包模式为发展方向,这样可以促使国内众多规模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3.1 打破“门户之见”,树立面向全球竞争的思想观念

    世界汽车工业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革,随着新一轮兼并重组的进行,整车与零部件寡头垄断的局面已显端倪。对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应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战略联盟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以“最佳采购原则”为基础的全球采购正在成为整车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行为;模块化、系统化和积木式生产经营方式最终将使汽车制造业成为“包装贴标签工程”。今后,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将更加清晰,即整车企业搞车型开发设计、积木式整车组装和做品牌;零部件企业负责零部件的模块化、系统化开发设计制造。因此,我国的零部件工业,必须树立面向全球竞争的思想观念,顺应世界汽车发展的大潮流,打破“门户之见”和“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思想,尽快形成在国内具有垄断地位的零部件企业或企业集团,只有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在国际上才有可能成为寡头垄断中的一员。

3.2 整合产业、强强联合,组建汽车系统公司

    加快产业整合的步伐,将一些零部件产品的生产从一些“全能型”的汽车公司剥离出去,与此同时,实现强强联合。即将最强的一批零部件企业联合起来,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改组、兼并、参股、增发新股、定向扩股与配股以及租赁等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强强联合,绝不是“管星”式的组合,而应该是“核聚变”式的组合。众多弱小企业的简单相加, “一盘散沙”的大规模是毫无意义的。应该使我国的零部件工业能尽快超前于整车的发展,出现一个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联合舰队与“小型巨人”并存的产业格局。

3.3 逐步形成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在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整车企业强大的品牌,有赖于技术与管理先进、质量可靠、成本合理的零部件企业支撑;同时整车强大的品牌又可以通过它的销售为零部件企业保证稳定的市场。因此,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只有彼此共同前进,才会共同发展。

3.4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并用

    在目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下调节企业经营行业的主导力量,但这绝不是说政府在调控市场经济方面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在目前我国发展汽车产业过程中,更需要国家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首先,国家应针对汽车行业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强强联合的政策法规,明确零部件从整车母体分离的标准、原则和要求,同时在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在技术发展、R&D 与技术创新、企业规模、发展潜力等方面做出一些操作性强的政策规定,引导零部件行业的专业化分工与系统化发展。其次,还应对实施兼并、重组的零部件企业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规模越大、效率越高的零部件企业,在兼并联合上享受的优惠政策应该越明显,从而在市场调节中充分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加快实现汽车零部件行业做强、做大的目标.。

 

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

4.1 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汽车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作为一个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必须达到产业的规模经济,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和降价空间,给消费者提供很好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面对市场竞争,零部件行业要加快产业兼并重组步伐,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积极探索企业联盟的发展模式,零部件企业依托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参与同步开发。国内零部件企业应以技术、服务、成本为核心,着力形成零部件企业适度的规模化、有特色的专业化和低成本的综合竞争实力,发展高新技术、电子技术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配套,积极开展与有国际优势的零部件公司的合作,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参与零部件产业的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国内经营发展困难但基础较好的零部件企业,在本土化进程中站稳脚跟,寻求新的发展。

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零部件企业要尽快改变“弱、小、散”以及规模效应差的状况,加快产业兼并重组步伐。引导和促进汽车零部件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升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层次分明、比较稳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零部件配套体系。零部件企业要审时度势,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自觉主动积极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4.2 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当前,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质量上不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硬件建设未跟上,造成本土零部件质量低下,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加大投入。首先,本土零部件企业自身要想办法筹措资金,加大数控化、现代化设备的投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确保能达到用户满意的要求。其次,要借助政府及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依靠政府的扶植强化硬件建设。2006 年以来,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方面加强了力度,如全国科学大会、2006 年的“两会”都强势传出了把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发展自主品牌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一系列政策即将出台,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尽快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实现规模经营和多品种配套。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要发挥比较优势,在独具特色的单项产品上尽快形成竞争能力、尽快形成多个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小型巨人企业,加快进入世界主要 OEM 供应商的步伐,树立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标志型企业。

4.3 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装备先进、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把产品竞争的目标市场进行优化,将目光着眼于产业内部的一个局部细分市场,以确立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提高汽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实现销售与效益的同步增长。把消化原材料涨价、降低成本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并以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科技汽车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以及信息资源集成化管理系统为重点,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建立信息深度应用、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逐步用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架构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改造企业,全方位推进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要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跨越式发展。不能再走单纯靠投资拉动增量,靠大集团建立封闭零部件制造体系,靠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和整车企业的发展道路。要抓住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机遇和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契机,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满足整车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要。这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供求关系的变化随时影响进程。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755-86153984 客服信箱:cl@job1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