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的大投入:让农民种地不再难
发布时间:2013-07-31 新闻来源:农机1688网
7月以来,安徽省宣城市28万亩早稻陆续成熟,全市9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调集了2000多台大型收割机,组成180支机收服务小分队分赴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抢收。
“从收割到拖运一条龙服务,不到2天时间全部完成,有了农机合作社帮忙,再不用为地多找不到人播种和收割犯愁了。”陈红兵笑着告诉记者。
近年来,面对耕地大规模流转、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的局面,安徽省通过大力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让种地不再是难事。
200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减少了重复投入和物化成本,规模种地不再难
安徽的土地流转,20年前就已开始。在凤阳县小岗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农民就自发把地流转了出去,那时候多是口头约定。有的人出去打工,为了防止抛荒,就把土地转给亲戚邻居,每年收回点粮食。到今年上半年,小岗村原有的可耕土地面积1.9万亩,已流转的就有8400多亩,流转耕地接近一半。
“近年来,安徽土地流转规模不断增加,到2012年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52.7万亩,占农村土地面积的14.7%,其中流转耕地1275.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0.5%。”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说。
越来越多的土地流转集中的同时,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总数逾800万人。农村劳动力减少,流转来的土地由谁来种?
“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条件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关键途径,而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农机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张华建对此有着清醒地认识。
近年来,安徽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对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在补贴上优先,在资金上支持,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
大投入换来了快速发展。截至6月底,安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6943个,人员6.97万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2112个,社员4.13万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减少了重复投入和物化成本,让规模种地变得轻松起来。
“数据显示,全省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0378户,经营耕地267万亩。随着中央一号文件落实,安徽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迅速成长,已经逐渐形成了大户集中种地、农机合作社全力保障的格局。”安徽农机局局长刘绍太说。
从单一项目向一条龙服务转变,农机合作社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效益凸显
蚌埠怀远县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当地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是农业部命名的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就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开拓新业务。”合作社负责人霍兴甫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幸福合作社有会员102人,70马力以上拖拉机64台,联合收割机20台,配套机具300余台套。霍兴甫介绍,除了传统业务,现在合作社可以承接各种新型业务,包括农机推广示范、农机业务培训、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种植、土地深松、深耕等内容,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据介绍,目前安徽的农机合作社已开拓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既有“菜单式”、也有“保姆式”、“承包式”等,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机社会化服务从农作物生产到畜牧水产品生产、从农产品生产到农产品初加工等均有涉及。
“安徽农机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从单一项目向一条龙服务转变,从局部开拓向跨区域作业转变,一方面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经济效益凸显。”张华建说。
安徽省霍邱县燎原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亩,充分发挥机械作用,壮大合作社经济实力,流转的土地在种植小麦、水稻的同时,进行瓜果、蔬菜种植尝试。今年种植西瓜60亩、各类蔬菜20亩,上半年利润达到50万元。
“农机合作社将农机经营者有效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亿万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刘绍太说,去年安徽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411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土地、资金、人才仍是农机合作社发展突出瓶颈,亟待各方合力破解
“近年来,合作社购置机具较多,现在的机库棚已不能满足需要。计划今年再新建库棚1000平方米,硬化场院2000平方米,这就需要政府在土地指标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前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林表示。
“安徽省政府虽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对合作社提供用地支持。但实际运作起来还是很困难,土地审批要求严格、手续复杂。”合肥市肥西县成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成根说。
安徽农机局农机管理处处长胡道林坦言,单个功能完善的农机合作社大约需占地3至5亩,而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占地实行严格控制,靠合作社自身的条件和能力确实很难解决。
除了用地问题,现在农机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就是资金困难。年过六旬的严德敏,依靠经营农机发家致富,是安徽农机大户第一人。“我现在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农机60多台套,虽然国家在农机购置方面给予了不少补贴,但是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单靠个人资金是不够的,应该有更多的专项扶持。”严德敏表示。
“2007至2012年,安徽累计安排1190万元,扶持18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但覆盖范围有限,破解农机专业合作社融资难,也需要金融部门进一步探索可行的扶持产品。”刘绍太说。
“农机合作社不少都是由当地农民发起,普遍缺乏先进管理理念,合作社内部也缺少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等技能的专业人才。”胡道林告诉记者,农机合作社要做大做强,专业人才不可或缺。
据了解,目前安徽省农机部门正加大农机手、维修人员、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结合关键农时,开展现场演示会、产品推介会、技能培训班等,努力带动农机服务人员的观念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网 | MSN | 腾讯微博 |